兰山沂州糁

沂州糁,临沂市著名传统美食特产,因源发和主传承、主产于沂州古城临沂市得名。临沂市兰山区为主传承和主产区,故得名。

乾隆狩猎在蒙山深处一碗糁汤的亲身体验,竟以一字读音之误,而将沂州的糁汤改读成了“糁(sa)汤”。而沂州糁作为沂蒙山区的著名特产,俨然成了沂蒙山临沂的一张文化名片。

这种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用牛肉或鸡肉做的肉汤在临沂被叫做糁(sa),是临沂人传统的早餐。也成了到临沂旅游、经商的外地人不可不品尝的特色地方小吃。而在辞海中根本就是读作“糁”(shen)

实际上,沂州糁被称之为“shen”也好,被叫做“sa”也罢,终究它作为一种美食被经久不衰的流传了2000余年。而且这临沂的沂州糁确实好喝。

糁的历史悠久。大约从战国时期,沂州府当地就盛行一种肉粥,即“糁”。“糁”字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墨子非儒下》:“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沂州志》卷一:“祭祀篇”记载的16种祭品中,有“糁食”可见。但“糁”与“撒”被沂州府人混为一谈,据考证与乾隆有关。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进蒙山打猎,射中一只鹿,随策马疾追。但追至蒙山山里未能追上,时值傍晚,又饥又累,便下马来到一间山中糁(shen)舖,讨要一些饭食。糁(shen)舖一般不会在下午开张,未有现成的饭菜,店主人只好将洒在案板、锅台旁边的菜饭残渣收集起来,倒进锅里熬制了一碗粥,送给乾隆食用。此时乾隆的随员赶了上来,跪地朝拜万岁万岁。山民一见顿时魂飞魄散。乾隆粥汤正喝到好处,转身问山民这是啥粥。山民不敢撒谎,但又怕出事,忽然想起了在沂州府喝过的一种粥,叫“撒”,只好结结巴巴的说“这…这…是撒…撒…撒…”。话音未落,乾隆直呼:“好喝!好喝!”,遂叫随员取出笔墨宣纸,要为其题字。乾隆也不知“撒”字如何写,抬头一看,看到了挂在门口的招牌幡“糁(shen)”字,于是就写了“糁(shen)”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糁(Shen)”在沂州府就这样以“撒”音叫开了。后来,沂州府糁汤店铺越开越多,到了明朝末年,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但当地人仍习惯将这种肉粥写为“糁”而直呼为“撒”。所以“糁(shen)”的读音在临沂,原沂州府一带一直为“Sa”(“撒”)而不读“Shen”,称为“沂州糁(Sa)汤”,成为临沂一带著名地方小吃。

实际上蒙山糁(shen)舖店主人说的“撒”并不是“糁”,而是由山西传过来的源自山西阳泉的一种著名早点“撒粥”。是元朝时代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带来沂州府经营的一种山西早点粥,当时名字就叫“撒”。只是现在的沂州糁已经没有了山西撒汤的踪影,已经被全部沂蒙山化了。

关于作者: 特产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